24小时客服电话:

18888848846

北京讯达康科技有限公司 >解决方案 > > 智慧景区设计方案(第十六部分)
详细内容

智慧景区设计方案(第十六部分)

时间:2021-01-13      【作者】 admin    阅读

1.1 人才培养机制建议

1.1.1 总则
1.1.1.1 目的

建立和完善景区人才培养机制,经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景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景区的人才梯队,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持。

1.1.1.2 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结合”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1.1.1.3 人才培养目标

景区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景区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景区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1.1.1.4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景区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景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1.1.1.5 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信息化人才的甄选、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法、信息化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1.1.2 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景区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景区信息化人才库。

1.1.2.1 “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1.1.2.2 “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景区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1.1.2.3 “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景区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景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景区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1.1.2.4 “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经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景区今后的信息化扩张作好准备。

经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景区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景区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景区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景区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1.1.3 信息化人才的甄选
1.1.3.1 目的

经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景区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1.3.2 甄选条件

进入信息化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1.1.3.3 甄选程序

对于景区信息化人才,首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和甄选工具提候选人员名单,然后由总经理确认信息化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1.1.4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景区对信息化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1.1.4.1 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景区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1.1.4.2 业务/管理型专才培养模式

对于业务/管理型专才,强调又红又专,在业务线和管理线上深度培养。景区采取线**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业务或专业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指导人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1.1.5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景区对列入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1.1.5.1 “雏鹰计划”

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后备人员能够采取内部导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1.1.5.1.1 内部导师

根据景区《内部导师手册》及景区《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1.1.5.1.2 在职培训

凡列入景区“雏鹰计划”的景区信息化人才的员工必须按景区《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在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1.3 外部培训

根据景区《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景区“雏鹰计划”的信息化人才能够参加景区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景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景区将不在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2 “飞鹰计划”

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后备人员能够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1.1.5.2.1 内部导师

根据景区《内部导师手册》及景区《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1.1.5.2.2 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飞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因此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本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景区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内部轮岗的人员仍由部门经理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1.1.5.2.3 内部培训

凡列入景区“飞鹰计划”的景区信息化人才的员工必须按景区《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2.4 外部培训

根据景区《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景区“飞鹰计划”的信息化人才能够参加景区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景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景区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3 “精鹰计划”

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后备人员能够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1.1.5.3.1 内部导师

根据景区《内部导师手册》及景区《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1.1.5.3.2 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精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拔尖人才、销售拔尖人才,因此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景区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景区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景区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1.1.5.3.3 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景区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示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景区“精鹰计划”的景区信息化人才,根据景区《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3.4 内部培训

凡列入景区“精鹰计划”的景区信息化人才的员工必须按景区《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3.5 外部培训

根据景区《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景区“精鹰计划”的信息化人才能够参加景区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景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景区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4 “雄鹰计划”

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后备人员能够采取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1.1.5.4.1 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雄鹰计划主要为景区培养分景区总经理级或副总经理(景区运营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工程副总经理)人才,因此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景区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运营副总经理主管财务部、综合部、报建部、成本部、营销副总经理主管销售和策划、工程副总经理主管工程部、监理部、招标部,针对上述主管区域不同将有针对性的培训。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景区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景区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1.1.5.4.2 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景区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示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景区“雄鹰计划”的景区信息化人才,必须根据景区《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4.3 内部培训

凡列入景区“雄鹰计划”的景区信息化人才的员工必须按景区《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5.4.4 外部培训

根据景区《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景区“雄鹰计划”的信息化人才能够参加景区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景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景区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1.1.6 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1.1.6.1 目的

为了保证景区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景区信息化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景区信息化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景区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1.1.6.2 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本制度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和景区签订培训协议的,或未能达到本制度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规定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景区信息化人才培养。

凡淘汰出景区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景区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景区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景区将根据《培训评估管理办法》对各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信息化人才管理库。

1.1.6.3 晋升

当景区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景区信息化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信息化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景区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1.2 厂商培训方案建议

针对本项目的各个系统,相关的承建厂商需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需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应包括景区领导、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及系统操作人员。分阶段分步奏进行系统的培训,达到各个角色均能熟练的掌握各自对应的技能。在培训方案中包括:培训的时间、培训总体计划、培训地点、授课教师及培训的相关教材等。

1.2.1 课程概要

为了使系统的维护、技术培训和安装调试有根本性的保证,承建方应建立完善的用户服务体系。培训部人员经过严格的技术考核,选拔出通讯、电子、计算机及管理学科的一批高素质优秀的培训工程师,经过长期的培训实践,逐步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培训计划。从系统的操作到系统的安装调试,每部分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保证受训者在短期内接受不同级别的培训后,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1.2.2 课程目的

使用受理人员可熟练操作本系统,使系统维护人员精通系统的详细工作流程和操作以及故障的排除,使管理人员了解学习系统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组成、信息系统的建设、系统日常管理、系统先进管理理念。

1.2.3 教学方式

安装调试过程同步教学、理论与模拟演示大厅实践相结合

1.2.4 先决条件

使受理人员、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系统业务,系统维护员精通故障的排除,管理者了解系统先进的理念和整体系统的设计,从而使的系统的成功运行和使用,管理。

1.2.5 教材内容建议

(1)项目实施方法培训

课程描述

项目实施方法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1天

参与人员

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核心小组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项目实施方法;

文件管理及规定;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问题跟踪方法;

项目风险、问题处理流程;

项目会议管理;

项目里程碑及交付物意义。

预期效果

让项目组所有成员了解未来一个阶段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并主动协调安排。

知道项目的总体控制进度和目标,有序的跟进项目。

按照统一的规范实施项目,保证项目基本质量。

在统一的工作模式下开展工作。

 

(2)管理理念培训

课程描述

管理理念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2天

参与人员

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核心小组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挥系统的管理逻辑是什么;

系统的管理思想;

预期效果

让领导层对系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了解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实施,指导实施工作。

做好系统带来的业务变化准备。

能够统筹安排相关资源来协助实施。

 

(3)业务流程分析方法培训

课程描述

业务流程分析方法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1天

参与人员

项目小组人员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讲解业务流程分析的原则和目标;

讲解业务流程分析的过程内容;

讲解业务流程分析的过程目标;

讲解业务流程分析的验证手段;

预期效果

让所有参加项目业务流程分析的人员了解业务流程分析的过程。

了解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的实际目标。

准备好业务流程分析需要的管理及技术资料。

建立一个共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4)报表培训

课程描述

报表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2天

参与人员

系统管理员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讲解数据表结构

系统内置的报表和修改的方法

讲解数据KPI 定义的方法

讲解报表管理器的功能

讲解报表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客户化报表开发的流程

以实际的需求举例,讲述一个报表开发的过程

预期效果

使得所有项目组人员对报表开发的过程有基本了解

使得操作人员有独立开发和修改报表的能力

 

(5)数据采集方法培训

课程描述

数据采集方法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1天

参与人员

数据采集人员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讲解国际/国内的通用编码规则;

讲解数据采集的有效过程及意义;

讲解数据采集的内容;

讲解数据采集的实施顺序;

讲解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

预期效果

让数据采集组成员对数据编码拥有一个基本思想工具。

让数据采集组成员对数据采集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让数据采集组成员对需要的数据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让数据采集组成员对需要的数据顺序认识清楚,提前进行准备相关数据。

让数据采集组了解数据验证的一般手段。

 

(6)数据采集用途、采集表培训

课程描述

数据采集用途、采集表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2天

参与人员

数据采集人员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对系统需要的数据进行数据表讲解;

对系统需要的数据进行采集意义的讲解;

对系统需要的数据进行各项要求进行讲解;

对采集过程中需要统一规范的内容进行讲解;

预期效果

了解需要采集的数据的用途。

了解需要采集的数据要求。

了解需要采集的数据的时间要求。

 

(7)技术人员培训

课程描述

技术人员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2天

参与人员

用户方指定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终端设备(业务坐席、视频终端、语音终端、显示控制终端)操作及日常维护

核心设备(数字程控调度机)操作及日常维护

主要设备的原理技术性能、安装测试、操作维护保养等

检查项目组成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

预期效果

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设备。

能够清楚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

能够承担系统后期日常维护。

 

(8)最终用户操作培训

课程描述

最终用户操作培训

地点

客户现场

课程时间

5天

参与人员

操作人员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讲解软件系统的基本操作;

讲解设计的业务流程;

讲解系统的业务操作和结果;

操作练习;

操作考核;

预期效果

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考核经过,能够独立使用系统。

 
1.2.6 分级培训体系

为了使系统的维护、技术培训和安装调试有根本性的保证,承建方应建立完善的用户服务体系。培训部人员经过严格的技术考核,选拔出通讯、电子、计算机及管理学科的一批高素质优秀的培训工程师,经过长期的培训实践,逐步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培训计划。从系统的操作到系统的安装调试,每部分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保证受训者在短期内接受不同级别(A级、B级、C级)的培训后,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承建方应安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场地和搭建培训环境,而且安排专业讲师向客户提供定期的培训服务。培训内容含概客户使用硬件设备的原理技术性能、安装测试、操作维护保养等,并提供全套教材(中文)。

培训服务级别:

培训级别

培训周期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A类培训

每年两次集中视频培训;

具备一定计算机能力的系统维护人员;

1、使用设备的原理和技术性能讲解;

2、系统安装、测试方法和步骤讲解;

3、操作维护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4、软件故障处理方法;

5、软件产品使用讲解;

B类培训

每年四次集中培训

系统操作人员培训,终端人员;

1、硬件设备的操作讲解;

2、软件产品使用讲解;

3、简单故障排除讲解;

C类培训

现场故障和巡检工作完成后培训;

具备一定计算机能力的系统维护人员;

针对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和客户故障现场处理的本次故障排除讲解;

 

注:A、B类培训向客户提交相关培训计划后,客户方应负责组织相应参加培训人员按时参加培训。

1.2.7 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分成以下客户本地现场培训和异地培训。

1.2.7.1 现场培训

培训主要针对维护人员。使之能在整套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测试期间就参与进来,更深入了解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体制及模式,方便以后的维护和管理。

培训对象:维护人员、受理人员

培训场地:客户现场

培训设备:系统设备

培训内容:整套系统的安装调试及使用操作

培训方式:安装调试过程同步教学

培训讲师:负责本项目的项目经理

培训时间:整套系统安装调试及试用期期间。

1.2.7.2 异地培训

培训主要为管理者、维护人员。经过此项培训可了解信息化整套系统功能及操作应用,提高日后的工作效率。

培训对象:管理者、维护人员

培训场地:培训会议室及模拟演示大厅

培训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演示大厅

培训方式:理论与模拟演示大厅实践相结合

培训时间:7天。

1.2.7.3 网络、视频培训

培训主要针对中心技术人员。根据客户需求随时安排网络培训,便于对中心的维护和管理。

培训对象:技术、维护人员

培训场地:客户现场

培训内容:根据客户需求

培训方式:讲解与操作同步教学。

2 项目保障体系

2.1 构建智慧旅游组织保障体系

智慧旅游的建设涉及到很多行业,各行业都有主管部门,多部门间的协作、沟通成为智慧旅游建设中最大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保障智慧旅游建设能够顺利实施。下面针对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1 成立智慧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高效精简的组织管理体系是智慧旅游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景区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智慧旅游试点单位的协调、管理;智慧旅游方案的建设实施;智慧旅游数据采集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协调、指挥、监督、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要经过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合力建设。

为了推动景区智慧旅游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建议由景区相关领导牵头成立景区智慧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参与指挥建设。该小组的设置要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职能机构相融合。由相关领导任组长,应急办、财政、科技、经信委、发改委、公安、旅游、交通、气象和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网络运营商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工作小组负责对智慧旅游建设运营的目标设定、任务分解、计划编制、资源获取、实施监督、效能评估、风险控制等过程进行整体全面的组织和管理。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提高项目推进效率。调动相关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旅游和科技部门经费支持,在项目建设方案的指导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高起点全方位进行景区智慧旅游项目建设。

2.1.2 组建专家咨询小组

智慧旅游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旅游咨询行业的知识,也涵盖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IT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整合营销、市场活动策划等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对于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独立完成建设面临较大困难。

应组织相关行业协会、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信息化专家等成立专家小组作为专业化的顾问,对智慧旅游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为旅游管理部门、景区、涉旅企业,提供设计、营销、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一系列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保障智慧旅游建设顺利开展。

2.1.3 设立景区旅游信息中心

智慧旅游的的建设是一个长期项目,根据景区旅游的发展现状,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法》的要求,景区应设立“景区旅游信息中心”。

负责景区旅游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咨询服务工作;承接旅游信息化工程设计和建设,承接旅游应用软件开发。负责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信息更新和维护管理。受景区委托,承担拟订景区旅游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和推进景区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旅游行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旅游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指导景区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景区旅游行业开展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工作;承办全局机关(电子数码类)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管理和服务工作;局机关旅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2.1.4 成立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公司

景区在智慧旅游发展中,建议与相关国企或者有实力的企业组建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公司,明确经营主体,按照公司模式运作,打造大型旅游企业,推动景区旅游发展。

2.2 健全智慧旅游政策保障体系

2.2.1 建立健全智慧旅游管理机制

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内容完善的智慧旅游管理体制,强化智慧旅游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整体把控。加紧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强化统筹协调职能,明确景区旅游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主管处室和实施机构,制定各级部门智慧旅游服务标准。促进将智慧旅游建设工作纳入地方旅游发展总体设计中,同时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跟踪和监督,及时调整智慧旅游发展目标,适应景区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

2.2.2 出台智慧旅游建设扶持政策

积极开展智慧旅游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制定和出台奖励、补贴、扶持等政策,引导和推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乡村开展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信息化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

2.2.3 建立智慧旅游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智慧旅游考核指标体系,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评测指标,权重和考核分值计算方法进行规定,从而实现对酒店、旅行社、景区、乡村旅游等的智慧旅游建设和落地实施情况的评价。并以此激励酒店、旅行社、景区、乡村旅游的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性。

2.3 构筑智慧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智慧旅游的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涉及信息安全、系统安全、设施安全等各个层面,需要经过安全制度、安全策略、安全技术等不同途径,确保信息系统及平台的安全运行,保障智慧旅游的管理与服务。景区智慧旅游的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国家等级保护的要求,从技术、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智慧旅游的信息网络采取“主动防御、积极防范”的安全保护策略,建立计算环境安全、网络通信安全、计算区域边界安全三重防御体系,并在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经过建设安全的传感网络、安全的通信网络、安全的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实现对智慧旅游的层层防控。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搭建景区旅游信息安全体系平台(包括购买硬件和系统集成),加强边界防护,提升系统和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对景区智慧旅游构建的应用系统群进行定期的信息安全测评。景区智慧旅游相关应用系统群的建设,将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的二级安全防护要求进行。

2.4 实施智慧旅游人才保障体系

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智慧旅游建设,需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景区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持续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首先,根据管理业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经过与重点院校接口、用高薪吸引人才、与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合作等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的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和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立足于内部发现与培养专门人才,让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景区员工参与智慧旅游工程建设与管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为景区积累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再者,加大对现有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信息化建设有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专业知识的培训与辅导,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水平,适应智慧旅游建设的需要。另外,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2.5 创新智慧旅游投融资体制

智慧旅游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科研立项、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社会融资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可靠稳定的资金保障。建议景区智慧旅游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融资策略,如风险大、社会效益巨大的项目以政府建设为主;对于高投入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政府应加强指导与扶持,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智慧旅游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在企业贷款、上市融资、人才引进、税收等方面政府应给予优惠政策。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其它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信息化投资模式。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运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投资政策,吸引国内外风险资本进入智慧旅游建设市场。

2.6 构建智慧旅游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结合智慧旅游建设,为政府、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需求诊断、方案设计、咨询论证、实施、监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智慧旅游建设的风险。围绕用户技术支持、系统运行维护、软件设计开发等服务需求,积极推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完善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相关规范,探索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运行维护、软件开发等外包服务纳入政府采购序列,为政府部门购买服务、推行外包制度提供保障;培育外包市场,经过政府授权、委托、认定等方式,引导、扶持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和专业机构,建立资质认定、服务承诺、收费管理等配套的规范标准,为推行外包制度创造条件、形成规范。

第二章 风险效益

1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1 风险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已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所警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重视。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寻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信息安全风险的方法,但在信息化的管理上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如在工作人员的机器上存放重要的基础数据,数据库未按规范的数据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等等,这样会造成数据丢失和泄漏,导致不良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在信息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包括管理类风险影响在内的几大类风险。对这些风险,应正确识别并加以认真的分析。

1.1.1 管理类风险

本次智慧旅游工程项目庞大,业务复杂,涉及多种业务类型,多个业务部门,不但需要妥善处理项目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等问题,还需要各单位的积极配合。

1.1.2 技术类风险

本工程将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项目实施过程可能存在技术类方面的风险。

1.1.3 安全类风险

现有的安全产品能够对当前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保护,能够对内部安全风险、外部安全风险、互联安全等各种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可是随着新的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方式不断更新,尽管工程在安全方面做了完善的考虑,但还是存在安全类的风险。

1.1.4 运维类风险

本工程建设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需要运维人员适应新的技术要求,面对大量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应用系统、第三方软件方面的管理和维护,运维人员可能不能及时发现系统瓶颈及漏洞。

在运维管理上,当前的运维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运维管理流程有待加强,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1.2 风险管理

在对风险有效的识别技术和详细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制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本工程风险对策和风险管理应从组织、规划、实施控制和应对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针对分析结果有步骤、有计划的应对风险。

1.2.1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流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问题处理流程等。经过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的质量,降低整个项目延期的风险。

1.2.2 组建专业技术力量

组建由IT专家组成的项目咨询专家组,把好项目技术关,在工程项目总体架构设计、设计方面进行充分论证、评估,从不同的技术层面进行考虑,综合进行分析比较,提供咨询意见及注意事项,降低项目技术风险。

1.2.3 加大安全管理

根据国家和本部门有关信息安全的技术标准,对数据管理和系统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使用的安全技术,设定安全应用等级,明确人员职责,制定安全分步实施方案,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

遵照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内控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1.2.4 提高运维管理质量

技术上,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力量,建立集中统一的监控平台和智能的运维管理系统,对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及相关的资源进行集中而统一的管理。

2 效益分析

本次智慧景区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景区周边旅游产业相关信息资源,帮助市委、市政府和市旅游局领导及时了解旅游产业运行发展动态,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等综合管理和决策服务,提升旅游产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还可形成对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快速响应、监测监控和高效处理的运行机制和能力。有助于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全面履行职责,切实提高保障旅游安全和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有助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助力市人民政府致力于实施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为游客提供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完善、全面、精准的信息服务,实现旅游强市,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作为一项重大公益性事业,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2.1 社会效益

智慧旅游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将有力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不断冲击人们思想观念变革,形成健康文明生活,从而构建起和谐先进文化,全面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国内外影响力。

1、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推动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随着智慧景区的实施,智慧旅游相关的技术及服务产业将得到飞速发展,旅游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将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旅游功能结构将显著改进,社会效益不断增强。智慧旅游建设在产生新兴产业聚集效应的同时,将吸引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高精尖技术,以及促使大量的资金投入新兴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不断聚集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将显著提升,各种新兴智慧技术将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升级、改造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和速度,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河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缓解协调环境压力,促进生态环境效益

智慧旅游产业能够减轻环境压力,缓解和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智慧旅游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效手段,能够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效益的和谐统一。智慧旅游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决定了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将使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从一对矛盾体转变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使旅游业成为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之一。

3、梳理先进文明形象,提升唐山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

智慧旅游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展智慧旅游相关产业,改进旅游环境,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需求。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充分整合现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优质要素,经过挖掘与创造、调整与优化,塑造唐山市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价值与整体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彰显唐山文化个性和魅力,全面释放品牌影响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与社会价值。

4、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缓解居民就业压力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个至7个间接就业机会,而智慧旅游利用了创新的信息技术,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更大。

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旅游产业的线上线下结合。智慧旅游经过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等,帮助唐山市旅游走进旅游发展的新时期,让线上的展示、营销、体验,与线下的营销、游览、消费等活动,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智慧旅游使企业能够真正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智慧旅游将消费者、游客和旅游企业经营体良好的联接,在旅游者、消费者能够快速获得旅游消费信息的同时,也为唐山市地区的中小微型旅游经营体开辟了广阔的经营市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分销渠道,创造了更多的居民就业机会,帮助她们将本地特色的、原生态、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及民居住宿、传统饮食等旅游产品,从而用最小成本的方式,以旅游企业的实际利益驱动全市整体的区域旅游发展,以智慧化的手段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从而盘活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

经过量化形式体现社会效益:

序号

指标名称

具体目标

唐山现状

1

享受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或科技产业发展成果

应用智慧旅游相关科技产品

已建成,但和行业部门应用不深入

2

促成跨部门合作

经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实现旅游与应急办、公安、交通运输、气象、环保、民政、卫生等多部门的合作,在资源整合利用、节约财政经费等基础上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涉旅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3

促进旅游产业的线上线下结合

带动酒店、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品牌知名度宣传,将旅游产品分销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旅游企业产品丰富但销路缺失,知名度不高,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集约化程度低

4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旅游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0%以上

旅游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7.00%

5

提升游客满意度

旅游者体验及满意度(不低于千人抽样调查得分的90%)

未达标

 

2.2 经济效益

智慧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改进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旅游发展重心调整,提升财政收入水平,促进旅游行业成员协作共赢,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诸多方面,从而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格局。

1、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有力促进唐山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加大信息化对各行业渗透的力度,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服务”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有效推动物流、资金的蓬勃发展,加快唐山市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方式转变。

2、促进旅游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旅游业是高度依赖密集信息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和信息密集型的行业。智慧旅游使得传统旅游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方向发展,是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途径。经过智慧旅游建设,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在线旅游业务在旅游产业比重持续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企业,使智慧旅游产业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智慧旅游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劳动力密集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智慧旅游经过传统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

2.3 产业促进

发展智慧旅游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能够发挥旅游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智慧旅游建设有利于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和全面转型,优化传统旅游产业结构。智慧旅游建设的产业发展带动效应主要表现在:

1、对传统产业的智慧化改造和提升

智慧旅游建设将形成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效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智慧旅游建设需要海量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和智慧设备等,这些都需要相关企业的参与配套,形成市场巨大、范围广阔、链条很长的智慧旅游产品制造链。另外,智慧旅游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和相关科技产业的共同发展,更能够带动相关联的其它产业,形成多条产业链同时发展,促进产生产业集群效应,形成多产业共赢的局面。因此智慧旅游的推广和应用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内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促进旅游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促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效发展

智慧旅游经过高科技的力量承载了传统旅游文化,即是对传统旅游业的有益补充,又顺应了科技创新下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将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智慧旅游技术完美地应用与文化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将有效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

3、带动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经过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在传统旅游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将网络业务与传统业务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升旅游效益。另外,经过建设和完善智慧旅游,将吸引如乡村旅馆、旅游社、餐饮等一切旅游相关单位加入智慧旅游平台,为旅游企业提供先进的电子商务服务。智慧旅游的发展将促进电子商务的技术、支付、物流等支撑服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传统产业及社会各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智慧旅游从提高旅游产业技术含量,加大旅游产品的增值服务能力,优化行业人才结构,增强广大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能够更好地体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从而达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

第三章 招标建议

在项目进行招标环节过程中,应注意落实几个方面是问题,以便让项目顺利招投标,且使项目可高质量如期的完成,消除可预期的隐患。主要需落实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及其它注意事项。

1 招标范围

本次项目招标范围为项目设计的所有内容以及项目监理,包括基础环境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

特别建议,在进行项目招标前完成项目监理招标,“监理单位已经确定”是项目招标的条件之一,同时先确定项目监理,监理可协助用户进行项目招标,根据其监理经验,提前预知防范各类风险。

2 分包模式

在进行项目招标前,应先确定项目建设模式,以便制定相对应的招标文件,当前较为常见的建设模式为项目总分包和项目平行分包模式,其各有优缺点,具体情况如下:

2.1 总分包模式

将工程项目全过程或其中某个阶段(如设计或施工)的全部工作发包给一家符合要求的承包单位,由该承包单位再将若干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工程任务发包给不同的专业承包单位去完成,并统一协调和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这样,业主只与总承包单位签订合同,而不与各专业分包单位签订合同,并易于发挥总包单位的管理优势,有利于降低造价。

优点:

(1)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由于业主只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合同结构简单。同时,由于合同数量少,使得业主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小,可发挥总承包商多层次协调的积极性。

(2)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由于总包合同价格能够较早确定,业主能够承担较少风险。

(3)有利于控制工程质量。由于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经过分包合同建立了责、权、利关系,在承包商内部,工程质量既有分包商的自控,又有总承包商的监督管理,从而增加了工程质量监控环节。

(4)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总承包商具有控制的积极性,分包商之间也有相互制约作用。另外,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的情况下,由于设计与施工由一个单位统筹安排,使两个阶段能够有机地融合,一般均能做到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相互搭接。

缺点:

(1)对业主而言,选择总承包商的范围小,一般合同金额较高。

(2)对总承包商而言,责任重、风险大,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若总承包商的能力较弱,则会成为整个项目的重大隐患,项目质量大打折扣甚至烂尾。

(3)用户对总包商选择的分包商的建设能力不能有效把控,存在一定的风险。

2.2 平行分包模式

所谓平行分包,是指业主将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采购的任务经过分解分别发包给若干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分别与各方签订合同。分解任务与确定合同数量、内容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市场情况、贷款协议要求等因素。

优点:

(1)有利于缩短短工期。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形成搭接关系。

(2)有利于质量控制。合同约束与相互制约使每一部分能够较好地实现质量要求。

(3)有利于业主选择承建单位。合同内容比较单一、合同价值小、风险小,无论大型承建单位还是中小型承建单位都有机会竞争,有利与业主节约建设成本

3.缺点

(1)合同关系复杂,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分包越多越复杂,协调工作量越大。

(2)投资控制难度大。总合同价不易确定,工程招标任务量大,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和修改较多。

3 分包建议

经过以上两种分包模式的优缺点介绍,因本次项目工程相对较为浩大,对项目统筹、沟通、协调方能力要求极高,因景区未有同等项目建设经验,若由景区承担此角色,极易出现问题导致项目出现不可预期的问题。故建议本次采用总分包模式,由景区选择一家具备丰富此类项目经验的总包商,同时选择优秀的项目监理方对项目进行监理,可极大的保证项目高质量如期完成。此模式可有效减少用户沟通协调工作量,有效减少多方沟通协调存在的配合问题,有总包方统一协调处理,极大的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率,期间景区有任何建议和意见均只需与总包方沟通即可。

因此,建议景区将项目的监理划分为一个包,项目建设分为一个包。其中,项目监理负责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建设工期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行信息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即“四控、两管、一协调”,以便使项目在施工安全、质量、投资和工期等方面满足业主的要求。

4 招标方式

在确定招标模式的基础上,将需确定项目招标方式,当前主要的方式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其中公开招标以其充分体现了市场机制公开信息、规范程序、公平竞争、客观评价、公正选择以及优胜劣汰的特性是主要的招标方式,但因其所流程较多及所需时间较长,往往不适合某些较为紧迫的项目,本次建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本项目的招标工作。

5 招标组织形式

在确定本次项目建设内容及分包后,则需确定招标组织形式。招标组织形式包括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其中,自行招标,是指招标人自身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依法能够自行办理招标;而委托招标,是指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12条的规定,招标人依法能够自行招标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招标人委托招标的,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投标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亡赋予了招标人选择招标组织形式的权利,但由于招标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因此,招标人只有在满足法定条件,即“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自行招标。对此,原国家 7月1日颁布《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第4条进一步规定了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所应当具备的具体条件:

(1)具有项目法人资格(或者法人资格);

(2)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概预算、财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力量;

(3)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

(4)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3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

(5)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

同时,《招标投标法》还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因招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作,有完整的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组织工作繁杂,招标代理机构由于其专门从事招标投标活动,在人员力量和招标经验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可避免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比如,有些没中标的可能会对招标程序等公正公平性产生怀疑,甚至会投诉、向上级单位反映,因此国际上一些大型招标项目的招标工作一般由专业招标代理机构代为进行。

本次建议采用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但在选择招标代理机构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择合法合规有实力的招标代理机构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代理机构应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从事其它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认定的主管部门由国务院规定。招标代理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①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和相应的资金;

②有能够编写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③有符合法律规定、能够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二)约定招标代理机构的职责

1.从事招标代理应遵循的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

2.招标代理机构应履行的职责

(1)协助招标人拟定招标方案;

(2)编制和出售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

(3)编制标底,并严格保密;

(4)组织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5)组织开标、评标,协助招标人定标;

(6)草拟合同文件;

(7)招标人委托的其它事项。

6 注意事项

在进行公开招标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招标文件的制作,一个优秀的招标文件可帮助业主选择最合适的承建商,既保证项目按时高质的进行,同时可节约资金支出。故本次将对招标文件中需注意的地方进行建议,供用户参考,主要包括投标人资格、评分标准、售后服务等。其中投标人资格和评分标准有利用户选择专业有实力的承建商,而售后服务有利与制定有利用户的服务条件。

6.1 投标人资格

投标人资格设定主要目的是使有所有具有项目建设实力的投标人尽可能多的参与项目竞标,排除不具备建设实力的投标人,以便缩小选择合适供应商的范围。

在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且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投标人资格条件要使尽可能多的投标人参与投标。不应要求投标人具有不必要、超出项目实际需要的资格条件,也不应将与招标项目无关的资格证书作为投标人必须具备的资格。

6.2 评分标准

在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制定评分标准的目的是在满足投标人资格的供应商中进一步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建议应从招标要求响应情况、供应商资质实力、类似业绩情况及报价等方便综合设定评分标准。

6.3 售后服务

项目建成后优质的售后服务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保证,故建议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售后服务内容,包括免费服务年限、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续保标准等,其中建议服务期限要求为5年,以减轻后期项目运维成本;同时建议选择具有本地化售后服务能力的供应商,以便提供高效及时的售后服务;且建议要求供应商明确免费服务期限后的续保标准。

 

第四章 进度管理

为确保本项目按时保质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根据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项目的进度安排。

1 项目建设期

本次项目总建设周期预计为7个月左右的时间,推广应用周期预计为4个月以上。

2 实施安排计划

项目建设大致能够划分为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推广应用收四个阶段,各个阶段交叉进行,每个阶段的结束时间是本阶段的里程碑,但不是下一阶段的开始时间(一般会提前),工作可回溯,可迭代。其时间划分和主要工作任务大致如下:

规划设计:1个月,主要任务是完成方案设计与投资概算编制报批工作,制定有关的流程、标准和技术方案;

项目实施:5个月,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完成软件系统的部署和调试、完成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培训;

总结验收:1个月,项目系统试运行并总结验收。

推广应用:4个月以上,主要任务是进行试运行和在景区内的商户进行推广,和相关的合作伙伴、电商平台进行对接。

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本次信息化建设包括的内容较多,包括基础网络改建、机房指挥中心改造等基础环境建设,也包括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体验等的应用系统建设,而应用系统建设是在基础环境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故本次工程建设工期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基础环境建设工期和应用系统建设工期,但基础环境具备一定条件时应用系统即可对应开展建设,力求尽量缩短建设工期。

针对本次项目的基础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承建厂商应进行严格的现场勘验,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主动与业主方进行硬件设备型号勘对,经业主方同意后进行设备安装,设备安装结束进行综合硬件环境测试。

针对施工周期,可根据业主方要求进行调整,本项目将进行建议以做参考:

(1)基础环境建设

阶段

主要工作

提交文档

预计工期(天)

现场勘验

对景区多设备安装现场进行勘验,并提供场地参数,经综合评估确定。包括现场环境情况、工作人员配置情况、工作流程等

《勘验报告》

5

施工计划

根据勘验结果,行程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方案

《施工计划》

11

设备采购

根据施工计划进行设备采购

《设备采购清单》

26

现场施工

根据施工计划进行场地现场施工

《施工报告》

150

工程验收

完成施工后,与业主方及业主方邀请第三方单位进行配套职称工程验收工作

《验收报告》

3

合计

193

 

(2)应用系统建设

阶段

主要工作

提交文档

预计工期(天)

需求调研

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调研,包括应用系统使用人员情况、业务流程、硬件环境情况等

《调研报告》

4

总体设计

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合理的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

10

系统开发

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开发方案并进行系统开发,同时进行质量控制及风险管控等

《开发方案》

《质量控制方案》

《风险管控方案》

《需求变更控制》

《测试方案》

60

部署调试

部署应用系统并进行调试完善

《系统部署方案》

《系统调试方案》

10

试运行

系统上线试运行,并不断修改完善

《试运行方案》

90

系统验收

完成试运行后,与业主方及业主方邀请第三方单位进行系统验收工作

《验收方案》

《验收报告》

7

合计

181

 

3 项目验收计划

系统经过全面验收后,业主(或委托方)签署验收合格文件。

建设方应负责提出系统结果交付的程序和交付日程表,报业主(或委托方)同意后实施。对于交付的项目文档,编制《项目档案资料移交清单》,双方在移交清单上签字确认。双方结清合同相关款项后,工程结果的所有权正式移交业主。

3.1 验收标准

项目验收应按照《系统验收规范(GB/T 28035— )》规定的程序和招标书要求进行:

1) 提交验收的项目应进行最少72小时的连续测试;测试中如果系统有任何部分发生故障,则测试重新开始。

2) 任何测试需整个系统完整经过,不允许部分验收。

3) 交付的系统需符合业主提出的业务需求。

4)     交付验收方法:完成安装、运行、测试、集成后并经过验收。

5) 系统交付文档:按照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分阶段提交相应文档。

3.2 验收流程

系统验收流程一般包括:

1) 建设提出系统验收申请;

2) 需求方批复验收申请并成立系统验收组织;

3) 验收组织制定系统验收计划;

4)     需求方审批系统验收计划;

5) 验收组织进行系统验收测试和验收审查;

6) 验收组织进行系统验收评审;

7) 验收组织形成系统验收报告;

8) 验收未经过的处理。

3.3 验收内容

项目的建设及实施内容、功能模块及建设规范是否全部符合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竣工资料,包括文字、技术文档、产品用户操作手册等在内的项目建设技术文档资料;其它与本项目相关的资料。

第五章 项目运营

1 概述

就现实情况来看,景区旅游资源的营销推广相当分散,景区景点、乡村旅游、酒店宾馆、旅游商品等各自为战,普遍存在营销效率不高、主导性缺乏、资源分散、成本高企、过分依赖第三方平台等瓶颈性问题。

旅游产品分销系统即为了更好地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电子商务生态链”而进行建设的,目的为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的供应商、分销商的“旅行联盟”,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2 项目运营总体设计

本次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立足于河北,辐射全国,在全国旅游业大力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战略的大趋势下,借助云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助力于景区旅游转型升级,逐步解决景区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应用研究不够、涉旅数据开放共享不足、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

3 项目运营总体目标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解决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中的监测管理、统计分析、精准营销。经过项目运营、开展示范运营、组织营销活动,借以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向社会提供大数据公益服务,助力推动景区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和旅游业创新升级,努力将景区打造成为全国旅游业的新亮点。

3.1 统一旅游产品形象包装,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流程再造

利用专业手段,对景区产品(门票、酒店等)进行统一形象包装,统一定价,经过旅游产品分销系统进行分销,经过授权的分销商,可获取产品信息并在各自平台进行销售,以便使产品经过统一的形象、统一的渠道售价进行销售,其订单信息经过接口同步到旅游全球分销系统后,统一发送电子门票信息,游客经过此电子门票在统一的窗口或闸机进行销售。

3.2 整合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利用系统实现科学自主管理

旅游产品分销系统与去哪儿、百度旅游、阿里去啊、美团、微信等主流的OTA实现对接。经过分销系统,为景区提供了全面科学的分销渠道管理,包括分销商的资金管理(提供预付模式和信用模式),保证景区资金的安全;分销产品的定价管理,保证分销渠道的价格统一;电子票证的统一发放与验证,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

3.3 有效掌握游客消费信息,利用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

经过分销系统,实现游客订单数据的统一管理,进而对游客相关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为景区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经过收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数据,包括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及旅游娱乐等相关项目信息,在经过游客情绪分析系统,了解旅客对上述相关项目的评价与评论,能够得出旅客的兴趣点,以及旅游过程中的厌恶情绪所处位置等,能够解决现存旅游线路开发中出现的就线路论、不合理、不符合市场的线路、更新缓慢、研究投入不足和以旅行社为中心等问题。

经过对大数据的资料收集与对旅客情绪分析,收集关键数据信息,能够为旅游局及景区提供相关的决策指引,为后续的旅游开发制定出合理的路线,解决传统旅游开发的不合理、不符合市场的问题。能够根据旅游客群的不同需求分析,能够制定针对性的观光度假型、娱乐消遣型、文化知识型、商务会议型、探亲访友型、主题旅游型、修学旅游型、医疗保健型等相关的旅游类型线路。

4 项目运营内容

4.1 日常运营维护

负责景区的日常运营维护及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图文编辑、发布推送、技术支持、后台开发、粉丝管理等,所发布信息应与旅游各要素紧密相关,并有明确主题,图文并茂、内容健康,无明显错误纰漏;

4.2 信息采编

负责景区的内容的采集,包括:

1) 负责对景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更新;

2) 负责对城市综合信息进行线下采集、实时更新;

2) 每日动态新闻更新,根据景区旅游实际情况重大新闻更新;

3) 定期编辑旅游攻略:内容包含文字、图片资料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内容完整、真实、客观、实用性强,能立体、多维度的展现旅游资源;

4)     负责大型节庆活动更新、采集、维护;

5) 针对景区旅游建立旅游专题有奖活动;

6) 文字信息实时、准确无误,体现实用性;

7) 图片清晰,既考虑欣赏性,同时考虑表示意图,能为文字描述做补充;

8) 实现景区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同步。

4.3 宣传推广计划

针对景区的旅游资源,有计划,有策划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推广,在向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服务,并经过互动推广方式,促进平台服务产品的体系化与完善化建设。

对景区旅游进行多渠道宣传推广(手机APP、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线下媒体等渠道),加大关注度。

应用市场推广计划:Iphone和Android各大应用市场有效推广;

线下推广计划:在景区实地推广,经过张贴二维码让游客随时随地下载体验及关注微信公众号;

活动推广:在应用内策划发布互动活动,结合线下推广让游客下载后参于智能终端内发布的活动;

智慧景区设计方案(第十六部分)

表 11‑1

4.4 媒体报道推广

网络媒体广告投放:在主流网络媒体进行广告投放。

软文宣传营销:在主流旅游类网站、论坛等开展软文宣传营销,每月发布相关文章。社交媒体的推广:在微博、微信等知名社交媒体投放广告。

对景区进行多渠道宣传推广(手机APP、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线下媒体等渠道),加大关注度。

线下实地推广:在景区实地推广,让游客随时随地下载体验。

电子市场推广:Iphone和Android各大电子市场有效推广。

网络媒体推广:在主流网络媒体进行广告投放。

软文宣传推广:在主流旅游类网站、论坛等开展软文宣传营销,每月发布相关文章。

社交媒体推广:在微博、微信等知名社交媒体投放广告。

4.5 活动策划

结合景区旅游重点项目、主题节庆、重大活动等实际情况,全年在手机APP应用、WAP网站内有针对性地策划4期以上主题互动活动,结合线下推广让游客参于智能终端内发布的活动。

4.6 提升营销水平

1.旅游产品包装,组合销售

经过高清航拍的图片以及专业的美工编辑、文字编辑,对景区的美景和旅游产品进行包装,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并在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各大OTA平台进行展示销售。

2.帮助景区整合现有OTA分销商

经过旅游产品分销系统,将现有OTA渠道平滑接入分销系统,并进行全程渠道维护。

3.发展更多的分销商

可与第三方运营公司合作,根据其多年的电子商务运营优势及分销渠道积累,为景区有效拓展线上线下的优质分销商,提高景区旅游收入。

4.电子票务推广使用

景区当前销售的票务为纸质票,经过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未来可拓展为电子票,包括二维码、条码、身份证、指纹、RFID卡等形式的门票,为游客提供多种票务验证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标题
更多